1974-2024
一方海,兩地城,
人文相通,血脈傳承,
莊河常氏一家三代人
跨越半個世紀的
尋根追夢之旅
歲月流逝 鄉情永恒
在莊河鞍子山鄉黃柏樹村常家屯,這裏是莊河常姓人的主要聚居地,從山東來的常姓人說,第一輩到這裏的人叫常魁,去世後他的墓碑上寫著山東省登州府棲霞縣窯夼村。
這到底是不是常氏族人的老家呢?大家想知道,又都說不清。
1974年,常家屯的常慶桂當時在供銷社當會計,他識文斷字,又對家族文化很感興趣。一直到他看到一張報紙,就此開啟了一段漫長的尋根之旅。
一段尋訪,揭開了一段歷史。常慶桂所看的那張報紙是【人民日報】,上世紀七十年代,棲霞縣是農業學大寨先進單位,上面邗登著山東省勞動模範常洪禮的先進事跡。當看到熟悉的棲霞縣窯夼村幾個字,他決定寫一封信,就寄給這個棲霞大張屯公社窯夼村素昧平生的常洪禮。信的主要意思是: 他覺的這個村,就是他們闖關東的老家。
當時常洪禮接到了這封信,並找大隊上的人幫忙回了一封信,再後來因為通訊不便,聯系就中斷了。
1982年常慶桂48歲時就意外去世了,他的兒子常春盛也一直把常氏家族尋根問祖的事記在心上。他開始搜集當年闖關東的相關資料。
2003年,終於在一位常氏老人的手裏謄抄到一份莊河常氏十一世祖譜,上面明確記載了來到莊河的常魁前幾輩的譜系情況,應該是常魁闖關東時所帶,最後被後代一代一代謄抄傳承至今。常春盛將這份珍貴的家譜謄抄下來,在他的心裏,這也是在完成父親的囑托,但對於海的那邊遙遠的故鄉,很少出遠門的他並不了解,也不知道該怎樣了解。
常氏家譜
2017年,常春盛將這份家譜交給兒子常全清,常全清在沈陽工作,他帶著小夥伴決定開始一次網路尋找,從最初的莊河當地常姓,到煙台棲霞網友接力傳遞,網路的力量帶給這場百年尋親以新的動力。在網路尋根的過程中前前後後有一百多人幫助過常全清,讓他很感動,有黨政機關同事,有親戚朋友,有新聞媒體,幫助他共圓尋根之夢。
最終找到了一個權威準確的答案,找到了老家,找到了祖先,圓了爺爺的一個夢,也是常家人的心願。
現在已經75歲的常洪禮老人還想著多年前那封來自莊河的尋根之信,並把這件事委托給煙台【海那邊】的節目組,節目組因此聯系上了常春盛父子,邀請他們到了煙台,踏上了最初祖先出發的土地。
常春盛、常全清與常洪禮在節目上見面
從常慶桂到常春盛,再到常全清,三代人的堅守,從傳統的謄寫手抄到現在的網路尋找,整整跨越260年的時光,但語言相親,飲食相近,讓尋根問祖的鄉情之旅無比親切。
常全清還與煙台大連兩地的尋根誌願者成立了尋親公益平台,希望更多為鄉情而來的人在這裏圓夢。
一個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一個地處遼東半島南端,隔著渤海海峽,兩地卻有著千絲萬縷深厚的歷史文化源淵。
一張報紙,一封信件,50年時光,祖孫三代接力尋根之旅,只因為海的那邊有鄉情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