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李白紀念館新館,SADI接續繪築太白故裏

2025-03-14文化

江水之由,始稱江油

相傳,太乙真人在此修煉

隨著哪咤2的爆火

江油走紅網路

除了哪咤文化

這裏更是詩仙李白生活了24年的地方

微博@電影長安三萬裏

1962年籌備,1982建成的江油市李白紀念館由SADI前輩設計師張文聰 設計,位於市區風景秀麗的昌明河畔,毗鄰太白公園,自然風光優渥,文旅資源集聚。

李白紀念館老館

2024年,時隔42年,SADI A2建築工作室 原創設計的李白博物館新館緊鄰李白紀念館,包括序廳、多功能廳、展廳、庫房、輔助配套等,總建築面積6110平方米,是此次李白紀念館提升計畫的重要組成部份。

舒展屋檐,展灑脫底色

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展現了他個人的性格特質,也反映了 盛唐 時期開放、自信的社會風貌。他的詩歌風格和性格特點,精神溯源的形態元素 「詩書」、「畫卷」、「竹簡」、「紅雲」 演繹李白「飄逸灑脫、無拘無束」性格。設計師研究唐代典型的古建築構造形式,提取並抽象化其表達方式,將這些元素以現代建築語言邏輯運用到新的展館當中,使得新建築能充分地展示出李白的性格特質。

現代的設計手法和構建的替代

充分呈現了唐風古建的韻味

元素賦予

以蓮為名,塑建築之形

江油作為哪咤文化的發源地,其「蓮花化身」的傳說,為「蓮花」精神提供了文化載體。李白的出生地昌隆(今四川江油)曾被稱為「清廉鄉」,「清廉」與「青蓮」諧音,也正是這種巧合,讓他在對「蓮」有獨特的偏愛,比如【僧伽歌】裏寫「心如世上青蓮色」,還有【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中的「青蓮出塵埃」,這些都透露出他對清凈無染的向往。 李白「青蓮居士」的形象,正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提取「蓮花」意向,統一建築元素,打造青蓮閣的標誌特色。

元素提取

青蓮閣形態融入蓮花元素,將同一建築語言進行延續。

統一建築元素,打造標誌特色

隱喻」青蓮居士「,演繹「蓮花」概念

館塔林景,造沈浸之境

設計師第一步梳理用地,回應老場館,生成基本形體;第二步植入高點,登高遠望,形成城市標誌;第三步退台觀景,向下拓展,豐富屋頂界面;最後串接環境,塑造場景,打造一館一閣。 構建 [ 館·塔·林·景 ] 一體的特色李白文化藝術展研中心。

形態推演過程

結合主動線布置陳列展區,結合次動線布置文物庫房及輔助功能,結合景觀視野布置會客接待,形成3小時、700公尺連續不間斷的沈浸式瀏覽流線。 串聯起「悠境」「雲境」「空境」「林境」「月境」「石境」「水境」「花境」8大特色展演場景。

空間八境串聯

【雲境】紅雲仙廊

【月境】登高作賦

【林境】林下詩展

【空境】醉月尋夢

以館為核,顯城市新貌

片區統籌規劃聯動,形成契合歷史脈絡的完整旅遊新格局,新館聯動了周邊主要的文旅資源,補充片區文旅功能, 形成「一核、一軸、四片區」 的全新規劃格局,促進片區文旅一體化發展。

規劃思路

布局上新舊統籌,建設展覽、庫藏、教育、文創、業務、行政一體的綜合體驗園區,全面激發園區活力。按照一級館申報要求, 對標5A規模,對博物館功能需求進行精細調研,補足區域缺失功能,形成2大特色場館+3大功能板塊。

功能布局

熔古鑄今,創故事空間

為實作空間功能的完整性與建築形式的傳承性,主體采用鋼木結構,並對各細部構件進行最佳化。 創新設計的全豎向綜合管井系統,整合水、電、暖通空調四大管廊,實作展陳空間零橫向管道布局。

結構爆炸圖

使用BIM模擬,對建築屋面曲線進行最佳化,並透過下沈庭院、通風夾層等措施,為地下空間提供功能保障。

風分析圖

計畫資訊

計畫名稱:李白紀念館新館計畫建築方案設計

計畫面積:6110㎡

業主單位:江油市李白紀念館

設計單位:A2建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