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康寧路,地處山西省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於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擴修城池,是現今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整座城池宛如烏龜向南爬行,因此有「龜城」之稱。
平遙古城由城墻、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整座城池對稱布局,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的封建禮制格局,總占地面積2.25平方千米。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上古時期,境域屬古陶地。虞舜時期,屬並州。大禹治水後,屬冀州。西周時期,境域內封有「蓐」諸侯國,為並州屬地。
西周宣王時期,尹吉甫北伐獫狁,駐兵於境域東北,因隘不能容,展築西北二面,始建古平遙城池。春秋時期,境域置中都邑,屬晉。戰國時期,境域屬趙。
秦漢時期,置平陶縣,屬太原郡。三國曹魏時期,屬西河郡。西晉時期,屬太原國。北魏始光元年,因避北魏太武帝名諱,將平陶縣改為平遙縣,作為縣治所在地的平陶城隨之改為平遙城。後因西羌內侵,將平遙縣從文水縣西南徙置汾河以東京陵縣境,廢京陵縣入平遙縣,平遙城亦遷至此址。
唐武德二年,屬介州,後平遙縣城被劉武周引突厥兵攻陷。唐貞觀元年,屬汾州。宋建隆元年,宋太祖遣將李繼勛率軍進攻北漢,焚毀平遙縣城,後重建。靖康元年,金左副元帥率軍6萬進攻平遙縣城,北宋援軍5000余人、居民100余戶長期抵抗後,城被攻陷。
明洪武二年,大水成災,沖垮西城墻。洪武三年,重建、擴修平遙古城。自明萬歷二十三年至清朝,平遙縣一直屬汾州府。
康熙二十二年,地震使城垣塌毀,民房圮壞,人畜傷亡。康熙二十七年,知縣黃汝鈺重修古城市樓。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路經平遙,知縣王綬修四方大城樓迎駕。嘉慶十八年,平遙城有商號700余家。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前,平遙城墻隨時修補,11月9日,日寇侵占平遙古城,半月後撤離。民國二十七年2月13日,日寇第二十師團包圍平遙城,炮轟開太和門南一段城墻,東南角城墻被炸毀,占領全城,殺害城內外軍民近千人。
民國三十四年,日寇投降,軍閥閻錫山派軍盤踞古城。民國三十七年7月13日,平遙城和平解放。
平遙古城又名「龜城」,整體布局遵從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精心編織成一幅生動的八卦圖案 。古城共有六座城門,南門為龜首,北門為龜尾,上下東西四門則如同四肢。
街道分呈「井」字形排列,以南大街為中心,兩旁建築整齊相對,形成「土」字形格局 。內城是典型的民居區域,外城則是商業繁華地段 。
平遙古城建築特色顯著,融合北方和南方特點,形成「平遙式」風格,多為磚木結構,屋頂有單坡頂和雙坡頂,門窗雕花精美。四合院沿中軸線布局,多為二進或三進的「日」「目」字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
采用傳統木結構,以檁條、鬥栱、椽子等構件連線,建築穩固。木雕、磚雕、石雕與剪紙窗花相配合,如檐下梁枋的木雕雀替、柱礎的石雕裝飾等 。
建築物高低錯落,與山巒、河流等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城內水井、水塘和水渠等水資源運用得當。城墻高大厚實,設有六座城門、七十二個馬面、三千個外築垛口等防禦設施 。
平遙城墻,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現存規模為明洪武三年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而成 。周長6162.7公尺,墻高10公尺,頂寬3-5公尺,有72座敵樓和3000個垛口 。
日昇昌票號,中國第一家票號,位於西大街,創立於道光三年,建築風格獨特,是中國現代銀行的開山鼻祖。協同慶錢莊,現為錢莊博物館,位於古城內,因其巨大的地下金庫以及金庫正中的盤龍柱聞名。
平遙票號在清代曾一度操縱和控制中國的近代金融業,其經營理念、管理模式、風險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中國近代金融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歷史見證,被譽為清代的「華爾街」。
平遙縣衙,坐落於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距今六百多年,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占地26000余平方米 。
平遙文廟,位於城內東南角,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於唐貞觀初年,其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 。
中國鏢局博物館,位於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展示了鏢局歷史及相關實物,反映了古代保鏢行業的發展 。
平遙城隍廟,地處城隍廟街中段,是一座道教廟觀,前後四進院落,「前朝後寢」特色鮮明,占地7302平方米。
雙林寺,位於城郊西南6千米處,原名中都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寺內彩塑精美,有「東方彩塑藝術寶庫」之稱。
鎮國寺,距縣城東北12千米,原名京城寺,是全國罕見的五代建築,其中萬佛殿為五代時期遺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這些建築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載體,反映了中國古代宗教的發展演變以及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特色,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宗教文化和哲學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平遙古城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如平遙牛肉、推光漆器、長山藥、剪紙、布鞋等土特產品享有盛譽,百余種地方風味小吃,如平遙碗托、平遙蓧面栲栳栳等,口味獨特。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開發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1986年12月8日,平遙古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名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與周邊的雙林寺、鎮國寺共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5年7月20日,平遙古城獲批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