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古靈精怪的林黛玉有什麽過人之處?或許薛寶釵最有發言權!

2025-01-11文化

在【紅樓夢】中,作為書香門第之家的小姐,在榮國府眾姐妹的心中,黛玉一向是「古靈精怪」的代名詞。她的犀利言語,透過對王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一聲冷笑,一句「我就知道,不是剩下的也不會給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對賈寶玉的奶媽李嬤嬤所說的一句「別理那老貨,我們樂我們的」,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小姐的活潑,

只是,這樣一位古靈精怪的林妹妹,在她的身上,似乎有著過人之處呢?或許,對於這一點,作為眾人心中的寶姐姐,體會的最為深刻。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在賈母的張羅下,眾人相聚在賈母的小院給薛寶釵慶祝十五歲的生日。在點戲期間,因為薛寶釵經常點著熱鬧戲,引起了寶玉的不滿。

到她再一次點這出【魯智深大鬧五台山】,寶玉再也無法忍受,於是,他便質問寶姐姐,為何老是點這樣的熱鬧戲。

薛寶釵博古通今,自然明白寶玉的用意,因此,她特意指出了這出戲的精妙之處,給他朗誦了一段戲文【寄生草】。

寶釵便念道: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

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那裏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賈寶玉原本就是性情中人,聽見如此一段飽含深情的戲文,自然是震撼不已,拍手叫好。

只是,也正是因為這一幕,成為了寶玉「開悟」的伏筆。

在薛寶釵的生日宴會之上,有兩位戲子深得老太太的認可。於是,在唱戲結束後,老太太便特意讓下人將她們帶了過來。

站在一旁的王熙鳳有心,看出了其中一個戲子的扮相與黛玉十分相似,只是她並沒有明言,而是僅僅提醒眾人一句「你們再看不出來,這個戲子得扮相活像一個人」。

在她的提醒之下,眾人仔細端詳,果然都體會出了其中的深意,但卻無人點明。唯有史湘雲,指著戲子笑著說道:「她的扮相活像林姐姐的模樣」。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歡笑不已;唯有賈寶玉,趕忙給她使了一個眼色。

只是,寶玉的這一舉動,卻無意傷害了湘雲的心。也是因此,宴席結束,回到賈母房間的她,便讓丫鬟翠縷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而恰好,寶玉忙著進來。見到寶玉,湘雲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在她看來,在宴會之上,面對她點出戲子的扮相像林姐姐,寶玉用眼色制止,是有心維護林黛玉,是對林黛玉的偏袒。

所以,即便這一刻,寶玉苦口婆心的向解釋,卻依然無法改變她的想法;所以,史湘雲才會不耐煩的說道:

這些沒要緊的惡誓、散話、歪話,說給那些小性兒、行動愛惱的人、會轄治你的人聽去!別叫我啐你。」

原本好心維護湘雲的寶玉,遭受到她的這樣一番奚落,自然情緒低落。無奈之下,他來到林妹妹這裏,一開始便吃了一個閉門羹;隨後,好不容易進入黛玉的房間之中,又遭受到林妹妹的一番搶白。尤其是,這句源於林妹妹一口的諷刺之語,任誰也是無法辯解的:

黛玉道:「你還要比?你還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還利害呢!」

寶玉默然不語,灰溜溜的選擇離開。

因為這一節的遭遇,因為在薛寶釵的生日宴會之上,寶姐姐所朗誦的【寄生草】的戲文;在煩悶、在委屈之中,回到怡紅院的賈寶玉,寫下了開悟的揭字。

寶玉細想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來,翻身起來至案,遂提筆立占一偈雲: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林妹妹見寶玉不像往日,獨自離去。出於擔心,便來到怡紅院看望他。見他躺在床上,便準備離開。只是襲人,卻特意拿出了寶玉所寫的,給了她看。

黛玉見了,僅僅微微一笑,便離開了,直奔薛寶釵的房間之中。

而當薛寶釵看見寶玉所寫的揭子後,卻瞬間慌了。因為她明白,賈寶玉之所以會有如此「開悟」的一幕,與她在生日宴會之上,所朗誦的【寄生草】的戲文大有關聯。

只是,在這一刻,薛寶釵所表現出來的,並非是如何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面對寶玉因為她所朗誦的戲文而「開悟」的後果,所以,她在慌亂之中,只想到了將寶玉所寫的揭子撕碎罷了。

只是,如此一來,或者說;若賈寶玉果真由此「開悟」了,薛寶釵用這樣的方式能夠解決本質的問題嗎?

顯然是不能夠的。

而對於這一幕,林妹妹卻給出了最為直接的答案。第二天,她便帶著寶釵、湘雲前往怡紅院。

見到賈寶玉,林黛玉單刀直入,僅僅用了兩句話,便徹底打消了寶玉「開悟」的念頭。

黛玉便笑道:「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

寶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這樣鈍愚,還參禪呢。」

在這個問題中,林黛玉儼然是耍了小聰明,但是,我們卻不能否認,她對寶玉所提的問題,是佛門之語。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接下來,為了徹底打消寶玉「開悟」,林黛玉在他所寫的揭子之後,所補的揭語。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雲‘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據我看,還未盡善。我再續兩句在後。」因念雲:

無立足境,是方幹凈。

如果說,在林黛玉質問寶玉的第一個問題中,她以「寶玉」這個名字二字來刁難他,是投機取巧、耍小聰明;那麽,在接下來這個問題中,在寶玉所寫的揭子後,她所續補的這句揭子,卻是實實在在的功底,足見其悟性,足見其聰慧。

林黛玉,作為書香門第之家的小姐;雖然父母雙亡,寄居榮國府。但有賈母、賈寶玉的照顧,有眾多姐妹的陪伴,其實她的生活,談不上有多麽的淒涼。

但是,林妹妹儼然不是一位僅僅滿足於物質生活的女子,她所追求的,更多的是,高於物質生活的精神生活。

也是因此,即便在榮國府中,她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她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得到滿足。在無數個黑夜之中,源於其精神層面的缺失,使得她常常落淚。或許,正是因為她的敏感,正是因為她的這一份過人的聰慧,才會讓她從一開始,便比生活在溫柔鄉中的賈寶玉,更具有「悟性」。

但顯然,在這一點上,即便薛寶釵博古通今;即便薛寶釵富有才情,但在「悟性」這一點上,卻無法與她相提並論,唯有敬服而已!

因為林黛玉的兩句言語,便徹底的打消了賈寶玉「開悟」的念頭,將他從檻門之內成功的拉了回來,再一次回到了姐妹之中,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而如此一來,薛寶釵的那一份擔憂,也算是徹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