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落下,暮色四合,飛檐與樹蔭環繞著「三廟一塔」,蒼勁的運河船工號子嘹亮飄來。6月10日傍晚,聯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當天,2025京津冀古建音樂季在通州區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啟幕,曾經回蕩鐘磬之聲的大成殿月台,再次因音樂而蘇醒。
緊隨先聲奪人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第四代傳承人趙義強,琵琶演奏家樊薇、印度塔布拉鼓演奏家比瓦卡·喬杜裏、蒙古族音樂人哈拉木吉、鋼琴家田佳鑫、青舟合唱團紛紛登台:琵琶弦音在【春江花月夜】的靜謐與【十面埋伏】的激烈間流轉,宜靜又宜動;馬頭琴的悠長音色融化在塔布拉鼓搖曳變幻的節奏裏,跨文化的音樂對話別有妙趣;張力飽滿的鋼琴既能在中外經典中自如切換,也可托起層次分明的合唱,讓【青玉案·元夕】等古詩詞一唱三嘆,韻律跌宕……
這一晚,豐富多變的音樂形式結合建築師朱起鵬、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總撰稿人張謹的講解,讓「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變得具象而詩意,當朱起鵬道來「三廟一塔」的悠久歷史,當張謹分享大運河如何滋養京津冀的文脈相通,晚風徐徐,鳥鳴盤旋,不遠處的塔影靜默地俯瞰人間,以輕盈現代的姿態融入初夏之夜。
古建音樂季於2021年在北京創立,今年,音樂季首次突破單一地域,實作京津冀三地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聯動。據悉,2025京津冀古建音樂季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文物部門聯合指導,京津冀屬地文旅部門及北京古建馨生文化科技公司等承辦,以「燕趙弦歌·三垣繞梁」為主題,以「融」為核心理念。接下來,各類音樂演出將繼續到訪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京大覺寺、北京白塔寺及周邊地區、北京湖廣會館、蔚縣玉皇閣、蔚縣釋迦寺、保定市淮軍公所博物館、定州貢院、天津戲劇博物館(廣東會館)、天津安裏甘藝術中心等多處空間,姜建華、朱亦兵、陳薩、柴亮、楊致儉等眾多知名音樂家將奏響古今交織的聲響。整個音樂季將持續至10月上旬,閉幕式將於河北定州舉行。
此外,今年的音樂季將推動專業保護轉化為更易觸及的公共文化服務。「古建對話」機制將邀請文博專家、藝術家與公眾面對面探討「保護與活化」,超100場市集、沙龍、工作坊將進駐古建空間,助力其變身為城市文化客廳。同時,現場演出等活動將依托短視訊、直播等融媒體平台覆蓋更多人群,拓展文化遺產公眾教育的廣度與深度,變流量為增長的古建參觀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高倩,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