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朝,福州城西門外怡山之處,有一位道人王霸,他在此地設壇講法,吸引了許多信徒。壇前,有一只白色的大龜,它靈性十足,不久便大徹大悟,修煉成精,能夠施展法術。
王霸為了煉丹,決定挖一口井。神奇的是,白龜竟在井底吐泉,助王霸完成了心願。後來,王霸得道升天,按照常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白龜也有機會隨王霸一同升天。然而,白龜卻認為,如果借助王霸的根基升天,會讓自己感到不光彩。於是,它選擇繼續留在井底,默默修煉。
時光荏苒,轉眼間就到了唐末五代時期,閩王王延鈞在西湖邊建造了水晶宮,並自封帝號。然而,他多行不義,導致天怒人怨,災異四起。閩江年年泛濫,無數生靈因此喪生。
這一年,又到了春末夏初,老天爺卻連續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傾盆大雨。閩江兩岸的房屋、森林、田產盡被沖毀,山洪滾滾,人頭浮沈,哭聲震天,慘不忍聞。洪水一路肆虐,最終沖到了福州西郊的怡山腳下。
此時,怡山上有一座長慶寺(後來被稱為西禪寺)。王延鈞信佛,正請寶皇宮裏的大和尚在長慶寺裏念經拜懺,超度亡靈。突然,一個小和尚沖進法堂,報告說洪水已經逼近,長慶寺危在旦夕。大和尚卻鎮定自若,率領眾僧人來到寺門口。果然,洪水已經淹到了山門。大和尚揮起禪杖,厲聲一喝,口中念念有詞。只見洪水竟然退了三尺,不敢再接近長慶寺。
小和尚又說:「洪塘江上,溺水的人無數,請長老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大和尚雙手合十,微閉著眼睛說:「阿彌陀佛,不是我不願救人,只是大劫在即,天意難違。」原來,皇帝無道,必然會天降災異,這就是所謂的「大劫難逃」。然而,無辜的百姓卻因此受苦受難。
小和尚沒有聽進去大和尚的話,仍然懇求道:「什麽叫大劫?遭大劫的應該是無道昏君,黎民百姓又何罪之有?」大和尚微微一震,睜開眼睛仔細打量了小和尚一番,覺得他有些面生,便問:「你是哪裏來的師父?」小和尚說:「不必查問我的來歷,請長老救人要緊。」大和尚愈加懷疑,便掐指一算,驚訝地發現這個小和尚竟然是千年的白龜所化。
大和尚連忙勸說道:「我知道你是千年的白龜修煉成精。佛道雖然不同,但我們畢竟是同鄉。你的修煉時間已經快要滿了,即將得道升天,位列仙班。千年的修煉來之不易,不要觸犯天條,否則將永受地獄之苦。」然而,小和尚卻堅定地說:「什麽是天條?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正是我們出家人的道理。長老不救,我拼死也要去救幾個人。」說罷,他化作一陣清風,向洪塘江飛去。
在洪塘江中,白龜精化作一個小小的浮洲,乘風破浪,擋住了滾滾的洪流。許多溺水落難的人看到這片洲地,都奮力向它遊去。神奇的是,這片洲地就像一艘大船一樣,無論水流多麽湍急,它都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哪裏溺水的人多,這片洲地就會像長了腳一樣,浮到那裏去。許多人因為有了這片洲地而得以逃生。
然而,白龜精的這一行為卻觸犯了天條。東海龍王將此事奏報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召見白龜精到靈霄殿對質。玉皇大帝嚴厲地問:「你知道你犯了天條嗎?」白龜精坦然回答:「知道。」玉皇大帝大怒道:「你明知故犯,觸犯天條,就永世不得升天!」白龜精卻堅定地說:「升了天如果不能為天下老百姓做好事,那也沒有意義。」玉皇大帝更加憤怒道:「犯了天條是要墜入阿鼻地獄的!」過了一會兒,他才緩和語氣說:「念在你救人一命的份上,成全你的好事吧。你就永世留在洪塘江裏吧!」
一聲令下,白龜精就被貶到了洪塘江裏,化作了一個小島嶼。島上的巖石就是白龜的殼,泥土就是白龜的肉。因為有了這個小島嶼,洪塘江裏不知救了多少溺水落難的人。
這個小島嶼原本沒有名字。但被救活的人們都十分感激它。後來,有一位大富商被救活後,便在這個小島嶼上建了一座石塔來報恩。又不知過了多少年,又有人在塔的周圍建了寺廟。因為這座寺廟建在江心之上,就像江蘇省的金山寺一樣,所以也被稱為「金山寺」,或者叫「小金山寺」、「金山塔寺」。
「金山夕照」後來成為了洪塘八景之一,也是福州市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元朝時期,詩人王翰曾寫下【金山塔】一詩來贊美它:「勝地標孤塔,遙津集百船。巖回孤嶼火,風度隔村煙。樹色迷芳渚,漁歌起暮天。容愁無處寫,相對未成眠。」明代時期,洪塘鄉的狀元翁正春和經略張經都曾在金山寺裏讀書,並都順利出仕。這也被認為是白龜精在暗中幫助他們。
後來,人們都說,只要在金山寺住上幾天,白龜精就會給你帶來好運!這個傳說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福州金山寺的一道獨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