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近代書法「碑學」十大名家,你認可嗎?

2025-03-14國風

晚清至民國時期帖學式微,金石學興盛,書家轉向秦漢魏晉碑刻,追求雄強質樸之美。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以「碑學」為主的大家。「帖學」在這段時期完全不是「碑學」的對手。今天我就來根據自己的認知來和大家聊一聊「碑學」為主的「十大名家」,大家可以看看這十位大家的作品,每個人的個人「風格」都很明顯,對書法有點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和現在「千篇一律」不同。

各位老師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大家的指正、留言、討論。

1. 康有為(1858—1927)碑學理論奠基人,著有【廣藝舟雙楫】,系統闡述碑學思想。以魏碑為根基,筆力雄渾,追求「金石氣」,代表作【石門銘】風格顯著。

2. 趙之謙(1829—1884)將北碑的方峻與帖學的流暢結合,篆隸楷行皆精。魏碑楷書【抱樸子內篇】是其碑學實踐的典範。

3. 吳昌碩(1844—1927)以篆書和石鼓文聞名,金石氣濃厚。書法線條渾厚,如【臨石鼓文】展現蒼茫古意。

4. 張裕釗(1823—1894)獨創「魏碑體」,內圓外方,結構嚴謹。【南宮縣學碑】被稱為「楷書新範」。

5. 於右任(1879—1964)早期深耕魏碑,後期創「標準草書」,融碑入草。【千字文】體現碑學的雄健與草書的靈動。

6. 沈曾植(1850—1922)碑帖融合,章草與北碑結合,筆法奇崛。提出「碑帖互補」,影響後世書風。

7. 李瑞清(1867—1920)以「顫筆」寫碑,強調金石斑駁感。書法教育先驅,門下弟子眾多。

8. 曾熙(1861—1930)與李瑞清並稱「南曾北李」,書風古樸含蓄。篆隸楷兼修,尤精【華山碑】。

9. 徐三庚(1826—1890)篆書飄逸靈動,隸書融入金石趣味。作品如【篆書冊頁】展現碑學裝飾性。

10.楊守敬(1839—1915年) 書法既有金石碑碣的蒼勁,又有法帖的飄逸靈動,深得蘇、黃、六朝碑帖之長,頗具英姿而無媚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