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你可知道,這句如今被無數情侶落淚的"告白金句",最初竟是一首勇鬥渣男、痛徹心扉的分手詩!
它的作者,正是敢愛敢恨的漢代才女卓文君。
公元前179年,蜀地臨邛。首富卓王孫家中,一場精心策劃的宴席正在進行。
席間,窮書生司馬相如指尖在琴弦上翻飛,一曲【鳳求凰】如潺潺流水般流淌:"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屏風後,剛滿十七歲,卻已寡居的才女卓文君,望著琴師俊朗的身影,芳心暗許。
這場相遇,是司馬相如的刻意為之。他早聞臨邛首富卓王孫家有位才貌雙全的年輕寡婦,便想借此良機攀附高枝。
當司馬相如托侍女遞來情書時,情竇初開的卓文君,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選擇了月夜私奔。
卓王孫得知後震怒,聲稱 "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一文錢"。
面對父親的刁難,卓文君展現出驚人的勇氣。
她褪去綾羅綢緞,在離卓府不遠的茅草屋裏,親自當壚賣酒。
素手執勺的身影,青絲間縈繞的酒香,讓全城為之嘩然。
卓王孫最終妥協,分給她豐厚的財物。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購置田產,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男人得誌便易負心。司馬相如憑借卓文君的資助,帶著【子虛賦】進京,很快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平步青雲。
而留在成都的卓文君,只能數著南歸的雁群,盼望著丈夫的書信。
然而,丈夫的來信越來越薄,到最後幹脆不再有來信。
卓文君思念過深,便寫了一首【怨郎詩】帶給相如,半是撒嬌,半含旁敲側擊訴衷腸:
一朝別後,二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裏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桿。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很快,司馬相如就回信了,但當卓文君展開丈夫的回信時,卻只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幾個數位。
沒有 "億" 字,便是 "無憶"!
冰錐刺骨!卓文君心涼如水,卻並未沈溺於悲傷。
她提起筆,寫下那首著名的【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字裏行間,既有對愛情的美好向往,也有對背叛的決絕態度。
但卓文君覺得還不夠直白,便又揮毫寫下【訣別書】:
春華競芳,五色淩素,琴尚在禦,而新聲代故!
錦水有鴛,漢宮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沒有哭哭啼啼的哀求,只有自尊自愛的宣言。——當年那一曲【鳳求凰】余音猶在耳,而聽琴的卻要換為新人了,我不願離別,但卻不得不別!
當信使帶著這兩首分手詩快馬加鞭奔向長安時,卓文君已收拾好行囊——她要讓負心人知道,離了司馬府,她照樣是成都最耀眼的鳳凰。
好在,結局是美好的,司馬相如讀了卓文君的分手信後,幡然悔悟,打消了更換妻室的念頭。他給文君回信說:「誦之嘉吟,而回予故步。當不令負丹青感白頭也」。
卓文君的故事,是一場古代女性的愛情攻防戰。
她敢愛,不顧世俗眼光與司馬相如私奔;
她敢恨,在面對背叛時果斷寫下分手詩,堅守自己的尊嚴。
如今我們吟誦 "願得一人心" 時,不應只看到愛情的美好,更應記住那個在歷史長河中閃耀的靈魂——她教會我們,愛情應如山上雪般純粹,若已變質,不如瀟灑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