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至5日,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盧禹舜率隊深入四川省瀘州市,以「藝術與鄉土的深度對話」為主題,展開為期兩天的藝術調研與寫生活動。此行透過美協座談、古鎮尋源、畫院交流等多元形式,聚焦傳統文化資源的當代轉化,既彰顯了藝術家紮根生活沃土的創作理念,又為地方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創新路徑。活動從藝術傳承、古鎮文脈挖掘、地方畫院發展、文化使命擔當四個維度展開,展現了新時代藝術工作者對歷史與未來的深刻思考。
一、藝術傳承:紮根生活沃土,探索筆墨創新
5月4日,在瀘州市美術家協會座談會上,盧禹舜院長結合其四十年藝術實踐提出:「瀘州作為長江文化帶核心區域,山水風貌與酒文化、農耕文明交融共生,是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生命力的創作土壤。」他以青年畫家王躍奎為例,贊賞其【雲林太極】【溪山無盡】等作品「既深植傳統筆墨,又創造嶄新樣式」,強調藝術家需以開放視角重構東方美學。活動中,盧禹舜院長對瀘州美協會員及廣大國畫愛好者的作品逐一點評,從構圖技法到意境表達提出針對性建議,尤其註重「傳統技法的當代性轉化」,鼓勵創作者將西方色彩內涵與東方筆墨精神相融合,讓作品既承載歷史文脈,又彰顯時代審美。
盧禹舜院長與瀘州美協同道合影
盧禹舜院長寫生中
盧禹舜院長寫生隨記
二、古鎮尋源:對話千年文脈,激發藝術靈感
5月5日,調研組深入被譽為「川南古民居活化石」的堯壩古鎮,考察明清建築群、青石板街巷及傳統油紙傘工藝。在王朝聞故居,盧禹舜院長駐足於明代古井與清代戲樓前,回顧這位美學理論奠基人「對藝術本質的探索」,並指出:「古鎮的滄桑肌理與市井煙火氣,是藝術創作不可復制的靈感源泉。」
盧禹舜院長探訪堯壩古鎮
盧禹舜院長探訪王朝聞故居
三、畫院交流:深耕地方文化,推動藝術發展
調研組赴四川瀘州合江畫院開展學術交流。盧禹舜院長結合其主持中國國家畫院期間推動「天地人和」系列創作的經驗,強調「地方畫院應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構建兼具學術深度與傳播力的藝術實踐體系」。闡釋「從田間地頭到藝術殿堂」的創作邏輯,提出「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盧禹舜院長探訪合江畫院
四、使命擔當:延續歷史脈搏,傳遞鄉土溫度
此次調研是盧禹舜院長繼2017年「高粱紅了」文化采風後,再次深入瀘州文化腹地。從美協座談到古鎮探訪,從寫生示範到學術對話,活動不僅展現了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深切關懷,更凸顯其「以藝術實踐推動文化資源活化」的使命擔當。正如盧禹舜院長所言:「藝術家的責任,是讓歷史的脈搏在筆墨中延續,讓鄉土的溫度透過畫卷與世界對話。」
盧禹舜院長的瀘州之行,不僅是對傳統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碼,更是以藝術為紐帶連線歷史與未來的創新實踐。在全球化與鄉土性交織的今天,這場「藝術與鄉土的深度對話」,為新時代文藝創作如何守正創新書寫了生動的註腳。
(來源:八荒錦繡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