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朋友就是不可避免的利益關系

2024-10-31國風

隋代孔穎達說過:「同門曰朋,同誌曰友。」意思就是說,在同一個老師教導下做學問的叫「朋」,在外面交往有相同誌向的叫「友」。

孔子也曾經說過:「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的意思就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寬容的人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阿諛奉承的人、當面恭維背後誹謗的人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從孔穎達和孔子對朋友的理解和定義來說,自古以來人們對朋友的理解都是一樣的。但是,從世俗功利的角度來講,當代人對朋友的理解卻是越來越功利化,越來越商品交易化了。

古代社會的同學關系,無論一個人飛黃騰達到什麽地步,什麽程度,他們還會在內心深處很嚴肅地對待這種師出同門的同學關系,也不管他們同學之間的利益關系,政治傾向如何,只要是同學有困難相求,他們都會在私人感情上,在私人關系上盡力相助,以免在倫理道德上被人痛罵,被人指責。

反觀當代社會的同學關系,一方面同學們與老師之間幾乎很難建立深厚的感情,也早已沒有了古代社會師生關系上的家國情懷,人文道義。至於同學關系,更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關系,當代社會的同學關系早已經沒有了指點江山,慷慨激昂的學子情操,也早已經沒有了「為國出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遠大理想和覺悟。

在當代畢業即失業的環境下,每個同學的人生焦慮早就已經和家國情懷無關,而是和就業,買房,娶妻,生子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往往畢業後若幹年都不聯系的同學,突然有一天,某個同學會透過各種關系聯系到所有的同學,美其名曰:「同學聚會」。也許是大家互相窺探別人人生境況的心理作祟,也許是真的有點懷念大學校園生活的原因,往往第一次同學聚會大家都比較感興趣。

古代社會的同學聚會,因為資訊閉塞和交通不便的原因,大家的聚會也往往只是一部份人的聚會。古代同學關系的聚會一般都會是在家裏,先是拉拉家常,然後再討論各種事情,各種問題,最後才是推杯換盞,不醉不歸。

當代的同學聚會早就已經不談情懷了,即便是有個別談情懷的同學估計也都被大家拉黑朋友圈了。當代人的同學聚會直接就是五星級酒店,豪華KTV包間,推杯換盞之間,大家交換著名片,然後就是聚集在某些成功者面前恭恭敬敬地聽他們吹牛逼。

當,現代人的同學聚會已經變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有錢者、有權者的耀眼盛宴時,所有人的捧場都成了一種商業氛圍上的交易目的,利用目的。有錢者,有權者,透過炫耀達到他們眾星捧月般的虛榮心滿足目的。那些捧場的阿諛奉承者透過交易和利用,達到他們能夠撈到好處的目的。否則,那種大家都沒有利益可圖的同學聚會以後就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參與。

越來越沒有人參與的同學聚會一般來說都是因為缺乏真正的成功者,缺乏真正的當權者。因為大家都半斤八兩,誰都可以不在乎誰,反而,越是大家情況接近,同學之間越是容易有嫉妒心理,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都情況一般的同學聚會,在情緒上,所有人都不太願意參與。歸根結底,還是這種聚會沒有太多利益可以互相交易,何況大家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麽同學情誼。

當所有人對朋友的概念已經不是同門之誼,誌同道合理念上的家國情懷與人文道義時,朋友的概念就必然會世俗化為利益關系。所以,在當代社會的語境下,一個人說他的朋友很多,並不是在說他誌同道合理念上的朋友很多,而是在說他利益交往上的朋友很多。

朋友關系上的概念寬泛到無所不在的利益關系,在真正意義上大家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大家所擁有的只不過是形形色色的利益關系而已。這樣的人際關系在本質上來說並不是人間友誼上的溫暖,它反而是人間友誼上的一種徹底冷漠。所以說,在當今社會,當一個有利用價值的人自身所代表的利益價值消失時,他身邊所謂的朋友關系就會一哄而散,從此不再來往的社會現象也就屢見不鮮了。

當朋友就是不可避免的利益關系時,人在熙熙攘攘的社會利益現實上,就無法避免寂寞和孤獨。盡管表面上我們朋友一堆,你來我往的利益往來成群結隊,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心卻是孤寂的,那種孤寂心靈上的感受性也同樣是冷漠而缺乏溫度的。

當人間寂寞到只剩下利益,人類社會就會出現嚴重的道義危機。在一個缺乏人間道義的社會現實裏,虛假盛行,急功近利,等等社會現象就會層出不窮,在那種刻骨的冷漠氛圍裏,精致利已主義就會必然盛行,人人刻薄而又寡情,人人虛偽而又無所不在地處處逢迎。以至於,大家都生活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互害社會裏,人人傷痕累累,而又人人麻木不仁。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哲思飛揚

孔穎達 1

孔子 1

同學 1

朋友 1

利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