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忠魂應未遠,鼓聲驚舊夢 ——第十八屆雞鳴端午詩會朗誦詩(上篇)

2025-06-11國風

假如

王德安(朗誦:蔡曉鳴)

假如我穿越時光隧道,

來到1937年的南京。

我會毅然投筆從戎,

在生死軍令狀上,

簽下了血寫的姓名。

假如我開赴前線,

死守在中華門、太平門,

腰纏復仇的手榴彈,

為了中華大地春江花月,

為了太平盛世良辰美景,

和敵人坦克一起化為齏粉!

假如讓我駕駛戰鷹,

我就咬住藍天上的鬼影;

假如機翼被敵機打斷,

我就駕著一團怒火,

和敵機同歸於盡!

假如我躲過敵人的火網,

泅渡長江死裏逃生,

我會重新拿起武器,

為了三十萬死難同胞,

隨時準備光榮犧牲!

沒有這麽多的假如,

我們的先輩已經踐行。

只是歷史的荒草、藤蔓,

埋沒了他們的姓名。

古都金陵,

有帝王陵、偉人陵、烈士陵,

為什麽衛國軍魂沒有陵?

石頭城請給我一方石頭,

讓捐軀者的形象刻骨銘心;

我要收集彈洞的鋼盔,

收集血銹的彈片,

我要收藏肉搏的吶喊,

收藏沖鋒的號聲......

把這些栽種在教科書裏,

讓英雄在教科書裏蘇醒。

為了勝利,我們不忘屈辱;

為了和平,我們收藏戰爭!

為了春江花月良辰美景

作家詩人懂得自己的責任!

母親

方政(朗誦:張玲)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矗立著一尊母親塑像——

為了後輩

哪怕去摘天上的星星

而嚴冬的一九三七

母親張開雙臂

卻護衛不了羸弱的生靈

強盜卷刃的屠刀

剜去心頭肉的母親

三十萬兒女的熱血

凝固在血雨腥風的南京

母親的心怎能不痛

眉頭至今仍在鎖緊

母親

我來遲了

未能親手斬斷

侵略者的魔爪

如今

要加倍報答

哺育的恩情

兒願以雙肩

擔起沈甸甸的警醒

願以苦鹹的汗水

換取蜜的甘霖

願以一顆孝心相依

善良的母親

慈祥的母親

富裕起來的母親

強壯起來的母親

永不再受欺淩的母親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母親

母親

我願和您一起

張開雙臂

擁抱和平

中華門

吳野(朗誦:董惠寧)

我橫槊揮鞭,緣馬道,登鏑樓,

馬蹄一朵雲,六百年前。

應天府三十一座城門皆著鎧甲,

六十裏雲空上量身打造虎踞龍盤,

「高築墻,深挖洞,緩稱王」,

城墻,漢服上的金項圈。

門東畫舫樓台,槳聲燈影,梨花似雪一片,

門西弦管淩波,舞影翩躚,春在秦淮兩岸,

鄭和寶船從人文膾炙碼頭出航,

永樂大典開啟物華天寶天上人間。

朔風起,雲低垂,城堞口碎瓊亂玉,

望不盡戰馬悲鳴的1937年。

城南長幹炸坍,梨花遍地,秦淮已是易水寒,

城北朱雀屍橫,淚影斑斑,心弦更比琴弦斷。

軍號激昂沖鋒,甕城藏兵三千,

千斤閘斬下正義之石,擋寇十萬,

大明朝氣勢---城墻,

手撫之,剛正有方,嶽飛猶在,

敲擊之,鏗鏗鏘鏘,辛棄疾揮劍,

中華門,中華國門,何懼西夷東倭來犯!

我向歷時28年,200萬民工敬禮!

我向糯米汁膠粘的三億五千萬塊城磚鞠躬!

我向鏤刻其上37府162州縣工匠名字跪拜!

一個名字,一團爐火,一個人,一段誓言,

一行【石頭記】,一座石頭城的英雄傳。

城磚上,「福東海,壽南山」的祝願:

應是東南西北城墻上的圓月,

六百年前寄來的四方聯。

八女投江

張國凡(朗誦:陳問青)

中國的江水

輕輕覆蓋女兒的頭頂

歷史開始下雪

呼嘯的風,推倒天空之後

奔向無盡頭的遠方

再也沒有回來

中國的女兒

母親最燦爛的笑容

羞澀在一天天長大

民間的花轎在靜美中等待

可是,自己的江水

卻哭出大片大片的

民族悲哀

八個女兒,蔚藍的目光

穿透歲月

由此往後的所有的中國男兒

咬破嘴唇

又是岸草肥綠的季節

屈辱已被掩埋

面對自己的八個女兒

中國的思念

永遠夾雜著白發

祭奠一個日子

高淑珍(朗誦:劉慶)

那個世紀,那一年

那個冬天,一場颼颼血雨

降落在古老文明的東方

人類走了那麽長的路

從沒有感受過如此的

驚愕、疼痛和悲傷

風浪中起伏的諾亞方舟

因為失衡,不得不拋錨搖晃

連上帝都閉上了眼睛

不忍看他的子民

在無助中淒厲地求告上蒼

我的秦淮,我的長江

我的皇天厚土

我的顫顫巍巍的城墻

該怎樣記住12月13日

那場獸性追隨鐵蹄的絕世狂舞

那次人性遭受塗炭的明火執仗?

屠刀起落,血濺青天

哭聲入雲,九霄回蕩

囂張的太陽旗

遮住了人類良知所有的光亮

我的父兄我的姊妹

頭顱被掛到了明城墻上

納粹法西斯的惡徒

擺開東亞最豐盛的人肉宴席

拉貝的日記裏

傳出文明被撕裂的驚天聲響

12.13風悲雨哭

送走的是歲歲哀思

送不走的

是嗚咽江水、血色夕陽

捧一束白菊,走進遇難同胞紀念館

聽哀樂在刀叢間聲聲哭訴

看白骨用冷色標示國殤

為三十萬亡靈,獻上我們永久的祭奠

我們記住和平鴿一飛沖天的自在

我們記住警世鐘穿雲破霧的

犀利和高亢

城市和它的紀念館

吳其盛(朗誦:朱向青)

星星顫栗了一下

城市便受了傷

那些由城磚護衛的尊嚴

一夜間布滿血色

300000個冤魂成電傳密碼

在一個帝國的戰報上哭泣……

聽不見禱告

江東門外的秋蟲

年年播放無言的安魂曲

四季狂雪

紀念館內的斷垣

站立成永遠的墓誌銘

每一根出土的白骨都是驚嘆號

讓城市在市聲的晃蕩間

保持情感的警醒向度

是的,我們無法回避

無法回避煙幕對罪孽的掩飾

有一本教科書上的血跡

正被人悄悄擦除

有一群魔鬼的牌位前

正閃爍異樣的目光

有一位老人剛流下懺悔的眼淚

便被收繳了檢索往事的權利……

城市,不能不指證自己的紀念館

讓那個震撼魂靈的數位

捲動一片亙古的雷聲

300000,300000呵

問揚子江問富士山

人性的天平

如何衡定那巨痛的份量?

走進這紀念館

我們便走進了城市的思想

面對撲面而來的哭訴

我們相信

歲月需要傾聽

而那「3」

正是一只豎著的耳朵

日子需要凝望

而那「0」

正是一些睜著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