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題材選取。
不斷探索具有獨特韻味和文化內涵的題材。比如傳統的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如何推陳出新,像有的畫家會深入挖掘家鄉的風土人情作為人物畫新題材,展現地域特色文化;也有畫家專註於表現現代都市生活場景在國畫中的呈現方式,思考如何將高樓大廈、現代交通等元素巧妙融入國畫創作,使其既保留國畫韻味又反映時代特點。對歷史典故、詩詞意境等進行再度創作,透過國畫來詮釋經典,賦予其新的視覺呈現。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陳茜作品
2.技法提升。
關註傳統國畫技法的傳承與創新。如對筆墨的運用,不斷琢磨怎樣透過不同的用筆力度、墨色濃淡變化來營造更豐富的層次感和表現力,像研究如何用積墨法更細膩地表現山水的雄渾厚重。探索將其他藝術形式或現代技術手段融入國畫創作技法中。例如借鑒油畫的色彩搭配理念使國畫色彩更豐富絢麗,或者利用數位繪畫工具先進行構圖和色彩方案的嘗試,再落實到紙質作品上。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張琴玉作品
3.風格形成與發展。
努力在長期創作實踐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的畫家早期可能深受某位大師風格影響,之後不斷嘗試加入自己的感悟和特色元素,逐漸走出一條區別於他人的風格之路,如在寫意花鳥畫領域,有的畫家將大寫意的豪放與工筆的細膩相結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花鳥畫風。關註藝術潮流對自身風格的影響,適時調整和完善自己的風格走向,在保持個性的同時不與時代審美脫節。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魏道武作品
4.同行交流。
積極參加各類國畫展覽、研討會等活動,與其他國畫家相互觀摩作品,交流創作心得、技法經驗等。比如在全國性的美展上,畫家們會聚在一起探討各自作品在構圖、立意等方面的優劣,互相學習借鑒。參與畫家團體或協會組織的活動,如寫生活動、創作筆會等,在集體創作氛圍中激發靈感,拓寬藝術視野,了解同行們最新的創作動態和方向。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楊金書作品
5.與其他藝術門類交流。
與書法、篆刻等相關藝術領域互動,因為國畫與書法、篆刻在審美、筆法等方面有諸多相通之處,透過與書法家、篆刻家合作創作作品或共同舉辦聯展等形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比如國畫作品搭配上與之風格契合的書法題款和精美的篆刻印章,能提升整體藝術品味。關註與現代藝術、西方藝術的交流碰撞,思考如何借鑒吸收有益元素,如現代藝術中的一些觀念性的東西可以啟發國畫在表現當代社會現象和情感方面的新思路,西方繪畫中的透視、構圖法則等也有可參考之處。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今之作品
6.展覽參與。
爭取參加各類有影響力的畫展,包括國家級、省級的綜合性美展以及各類專業的國畫專題展等,透過展覽讓更多人欣賞到自己的作品,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例如每年的全國美展是眾多國畫家極為關註的展示平台,入選作品往往能獲得廣泛關註。關註國際上的藝術展覽機會,將國畫推向世界舞台,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和欣賞國畫藝術,像在一些國際藝術雙年展中有部份國畫家的作品參展,為國畫的國際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龍文會作品
7.市場推廣。
了解藝術品市場動態,關註自己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走勢、銷售情況等,以便合理規劃創作和推廣策略。比如一些知名畫家會關註自己作品在拍賣行的成交價格,以及在畫廊、藝術電商平台等渠道的銷售數量。與畫廊、藝術經紀公司等合作,借助他們的資源和渠道更好地推廣作品,同時也關註合作過程中的權益保障、宣傳效果等問題,確保作品能夠以合適的方式、在合適的平台上展示給目標受眾。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楊天佑作品
8.傳統文化汲取。
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審美觀念等,將其融入到國畫創作中,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蘊。例如道家的自然無為思想、儒家的中和之美等都可以為國畫的立意、構圖等方面提供靈感來源,畫家會不斷研讀相關經典著作以加深理解。關註古代國畫大師的作品和藝術理論,從中汲取營養,傳承經典技法和藝術風格,像對顧愷之、吳道子、八大山人等大師的作品進行反復觀摩學習,研究他們的筆墨運用、造型特點等。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楊天佑作品
9. 文化傳播責任。
意識到自己作為國畫藝術傳承者的責任,透過舉辦講座、參加文化普及活動等方式向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傳播國畫知識和文化內涵,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國畫藝術,培養國畫藝術的後繼人才。在創作中註重體現中國文化特色,以作品為載體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貢獻力量。

▲藍鷹書院「墨香雅韻」百名書畫大師作品邀請展參展畫家賈榮誌作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