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鄭天倫

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就是 「情聖」杜甫 !而且,這也不是我說的,這是梁啟超說的。

杜甫像。
我們都知道,杜甫是「詩聖」,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在我們的印象裏,杜甫永遠是一副苦著臉、憂國憂民的形象。這樣的杜甫,梁啟超為什麽說他是「情聖」呢?
梁任公的理由是這樣的:「因為他(杜甫)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象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聖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聖。」
由此可以看出,梁啟超所說的「情」,包括對國家的情(「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百姓的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對友人的情(「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對自然的情(「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當然也包括對家人的情。

梁啟超像。
其實,僅就杜甫對待他妻子的感情,也可以稱得上是「情聖」了。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對沈復的【浮生六記】大加贊賞,因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系,而於正式男女關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漢代京兆尹張敞為妻子畫眉,就受到了言官的彈劾。所以,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專門寫了【閨房記樂】,實在難能可貴。

【浮生六記】插圖。
但是,杜甫寫他的妻子,卻比沈復早了一千多年。
杜甫屬於晚婚族,30歲才成親,妻子是弘農縣司農少卿楊怡之女。杜甫比楊氏大12歲,不過兩人的感情很好,杜甫多次在詩中寫到妻子。但是,杜甫似乎沒有浪漫的覺悟,從來不會說什麽甜言蜜語。他在詩中提到妻子時,經常就是兩個字——老妻。比如下面這些:
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客夜】
偶攜老妻去,慘淡淩風煙。——【寄題江外草堂】
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何日幹戈盡,飄飄愧老妻。——【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進艇】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百憂集行】
想必楊氏初次看到「老妻」這兩個字時,心裏是不會太開心的。但時間一長,她也就習慣了:沒辦法,老杜就是這麽個不解風情的人。但就是這個不解風情的老杜,卻一生不納妾,不狎妓,只和楊氏一個人不離不棄,廝守到老。
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杜甫離開家人,只身前往靈武投奔肅宗,想為國效力。不料在途中,他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被禁長安的杜甫,看著月亮,想起了自己的「老妻」和兒女,於是寫了一首詩,狠狠地傾訴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看吧,不解風情的老杜,其實柔情起來還是很讓人淚目的。兩年後,杜甫冒險逃出了長安,兜兜轉轉回到了妻兒所在的鄜州羌村,寫下了【羌村三首】。
【羌村·其一】
……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杜甫還活著,楞是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擦眼淚。夜已經很深了,老夫妻倆還不願睡去,秉燭相對而坐,怎麽也看不夠對方,那一刻仿佛是在夢中一樣,簡直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夫妻間的患難真情都在詩裏面了。
說實話,歷代文人中,寫妻子的詩文不是沒有,但大多數都是悼亡詩(文)。妻子在世時就把她寫入詩文的,並不多。所以,杜甫就算不是唯一一個在詩裏寫到妻子的唐詩人,也肯定是寫得最多的那一個。
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裏,這的確是非常難得的。 杜甫不愧是「情聖」!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