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掀開盛夏的宣紙,一柄小扇搖碎滿室溽熱。這"小扇引微涼"的雅趣,恰似書畫家以狼毫在人間點染的清涼咒,將炎炎暑氣化作筆底雲煙,在幽幽夏日裏鋪展出無盡的詩意長卷。
施建國 畫作
書畫是案頭生風的妙法。網友"祖金"筆下的"一壺金銀花,休憩小荷塘",恰似王冕畫荷的意境再現——墨色洇染處,蓮葉如翡翠盤托起晨露,花影似胭脂暈染晚霞。當現實中的蟬鳴聒噪難耐,不妨展卷觀八大山人筆下的寒鴉,寥寥數筆便勾勒出"白羽懶搖"的禪意;細賞徐渭潑墨的葡萄,濃淡相宜間流淌著"露頂灑松風"的灑脫。書畫如扇,輕輕一搖,便在鬥室之中喚來整座江南的荷香與竹露。
張本靜 畫作
丹青裏藏著時光的涼亭。猶記孟浩然"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清幽,恰似文徵明小楷的筆意,在起收轉折間藏著山泉的叮咚。當我們在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前駐足,那青綠設色中的蟬鳴仿佛都浸著秋意;品讀懷素【自敘帖】的狂草,飛白處竟能聽見松濤陣陣。書畫是穿越時空的涼亭,讓觀者在"水晶簾動微風起"的剎那,與古人共享"滿架薔蜜一院香"的清涼。
薛祥新 畫作
筆墨中生長著生命的哲思。白居易筆下"力盡不知熱"的農人,在齊白石的【耕牛圖】中化作倔強的墨痕,提醒我們真正的清涼不在松風竹露,而在心田的耕耘。正如網友"憶聞"所言"心靜自感夏清涼",書畫藝術教會我們在"童孫未解供耕織"的煙火氣裏,以"閑敲棋子落燈花"的從容,將生活的褶皺撫平成素宣。當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的頓悟化作黃庭堅草書的跌宕,我們終會明白:最熾熱的夏日,恰能孕育出最澄明的心境。
張詠梅 畫作
墨色氤氳處,暑氣漸消。讓我們以書畫為舟,在楊萬裏"接天蓮葉"的碧波中采擷清涼,於辛棄疾"清風半夜梅米"的月色萊恩放詩意。當最後一抹晚霞浸透硯台,但見宣紙上荷香依舊,蟬聲未歇,而那份安然,早已化作永恒的朱砂印,鈐在時光的扉頁。
孫雯 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