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開始或許只是被那筆墨紙硯的優雅所吸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逐漸融入了生活,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習慣。」書法家莊輝說。
3月9日,由南京喜書美學主辦的「晨鐘暮鼓」書法展在上海國慶寺文賢書院開幕。展覽展出莊輝、莊抒書、驊璽、老波頭、袁鳴、屠莉、阮雯、寶婧、李蕙、沈麗、魯雲、楊浩辰、陳麒鸙、穎子、張薇、王宇雯等人創作的書法作品。

他們來自長三角不同地區。除了少數人外,絕大多數參展者在嚴格意義上都還稱不上藝術家。最初,他們因美食結緣,長三角便捷的交通,讓他們經常相聚。因為席中有青年藝術家劉驊璽和莊抒書的緣故,有人提出來學寫字,這個班就這麽建立了起來,學齡最長的四年,時間最短的到開展不過兩個月。
他們生活在南京、上海、杭州,從事不同的工作,有媒體人,有設計師,或朝九晚五或自由職業。也因此,這個班從來沒有正兒八經一起坐下來上過課。有人興起,可以趕早班車抵達南京教室,寫一上午,吃一頓飯,再坐末班車回來。有人長期出差,隨身行李攜帶筆墨紙硯,或者一到酒店就叫外賣送來文房四寶。歐洲寫、美國寫、日本寫,中國寫,漸成生活習慣。
有人擅長早起。5點已經寫完作業,那就是晨鐘,為數不多。有人深夜揮毫,半夜還在交作業,那就是暮鼓。這也是此次展覽名字「晨鐘暮鼓」的由來。
絕大多數人,每天在微信群裏交作業。每個人都是老師,也都是學生。因為日日打卡,就有了這樣一個書法展。場地、裝裱、布展、直播、錄像,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

展覽現場 李君娜攝

開幕現場
16位元創作者送出了40幅作品,涵蓋篆隸楷行。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書法在這裏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也有現代意義上的衍生與發展。
學齡最長的老波頭,有工作,也出版過多本美食著作,是本次書法展的策展人。他每日四五點起床,因為只要起得足夠早,就有穩定的時間臨帖。
寶婧,時尚美妝博主,學齡一年零兩個月,日日緊跟時尚潮流,絲滑過渡到筆墨江湖,無一日間斷交作業。兩個月前,還為自己習字一周年舉辦了小型紀念活動,創作了大幅作品,展示一年所得。這幅作品也在現場展出。
剛剛入班兩個月的沈麗,生活在杭州,從隸書開始學起。小學時候放下的毛筆再拿起來,從審美到方式,完全不同於兒童時代。
視訊號流量很高的美食自媒體博主阮雯,學習書法後幾次跑去上海博物館東館看書法展,拍攝了視訊,播放流量過10萬,轉發近七千多次,點贊近五千。這不由讓阮雯驚呼:「原來,喜歡書法的人不比美食的人少。」
現場也有專業書法家作品。莊輝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字勢起伏跌宕,也是這群參展者中的「老師」。他說:「我們在一起練習書法已經有幾年,幾年如一日,這份熱愛不僅沒有減退,反而愈發深厚。學生們不僅在技藝上日益精進,還在傳統文化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獲得了內心的寧靜與力量。而我也從他們的堅持與精進中汲取了無盡的動力與感動。」

莊輝【至樂】

老波頭 【導言-緣起】

沈麗 【臨鄧石如四條屏】

寶婧 習字一周年紀念

阮雯 【曾國藩十六字箴言】
展覽將展至4月9日。
原標題:當書法成為生活方式,「晨鐘暮鼓」書法展展出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