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五月六月,都是父親的季節

2025-06-10國風

王忠正

跟風和盲從基本是國人的通病!當今世界,不管是科技經濟或是道德法律,西方世界依然遙遙領先。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落後的狀態下被動地向人家學習,現代文明的因素也在不斷影響著封建古國的方方面面。

進步較快的除現代生活時尚及享樂外,真正需要迫切學習的法律制度和文明思想則被有選擇地規避與遮掩!而一切為了娛樂和享受的西方節日,都會被享樂至上的人們找個由頭無條件地采用拿來主義生搬硬套地采用!就像前些天的情人節,就象眼前被鋪天蓋地的的問候認同了的父親節!

也許是我們的民族一直以來就有被自己吹噓過的兼收並蓄的胸懷!在這一點上才體現出了我們民族天生智慧無師自通的創新精神!

這個季節不適於紀念或緬懷,因為這個季節夲就是屬於父親。

感覺立夏剛過,這籽粒漸圓的小滿便接踵而至。如果說立夏的灼熱帶給人們進入夏天的清新舒爽,而這被日盛一日的暖風吹得青壯轉蒼的麥穗,已經明確無誤地昭告人們,夏天已身臨其境,浩蕩的西南風不僅會吹黑田間人的膚色,也會把田間人期待的眼神吹成成熟的金色。

美麗的田野以及走過四季的風雨色彩是屬於父母親的。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封閉古樸的鄉村也制約著他們一生不能遠走的命運。當他們帶給我們生命開始的時候,也毫無疑問順理成章地把我們交給了那片土地和風雨。遺憾地是,當我們成年以後,為了擺脫命運裏的苦難和那片土地上的風雨帶給我們的生活沈重,我們千方百計地脫離了那片給我們明麗四季也給我們沈重苦難的鄉村。

而今漂在一個遙遠的城市,卻還常常回望逶迤的來路和青春裏曾經擁有的鄉村風景。常常想起父親,高大而勤勞的身影一直在故鄉的四季裏走動,那條從村莊伸向田野的土路,被父輩辛勤的大腳踩得皮實而光亮。

沒有文化卻深諳農事的父親雖然不懂得陽歷的演算法,卻能把農歷的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天、每一個有關播種及氣象的諺語掌握的滾瓜爛熟。「小滿不滿,芒種不管」,這是我從父親那裏記下的眾多農諺裏的有關這個季節的一句。以至於每年這時我都會不由想起!

小滿季節,楝樹花的星星雨會夾雜著泡桐花粉紅色,在一場夜雨後落滿村頭,槐花和桅子花的雪白會明媚地掛滿我被其溫柔了的眼睛。只是時間仍然那麽有限,勁烈的西南風連續幾天,便會在幾場風雨後,把遍地小麥吹得金黃一片。那個時候就該芒種閃亮登場了。

父親偉岸的身軀象五月六月並排站立在田邊渠埂上的高大的楊樹林,成天有勁烈的西南風拂過父親黝黑的面孔。

雨雲翻飛小雨零星,持續的陰涼會讓人忘記這是在夏天。這種連續陰涼對人的體感是一種愜意的享受,而對於鄉村的莊稼倒不是什麽好事。小麥正值灌槳期,充足的陽光會保證灌槳後的小麥結實飽滿,而多雨的陰天則會影響小麥籽粒的最終成型。

父母輩不認識多少字,但卻對農歷二十四節氣和農事天象的季節規律爛熟於心,中國是農業古國,農事農時天象與四時耕作生活的關系夲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過去我們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城裏人在表現自己比別人高貴的時候,總是以不屑和輕蔑的口吻說不識字的農民沒文化,現在想想現在大多數不懂農耕文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沒文化。時下很多以文化人自居的所謂知識分子,他們甚至連什麽是文化都沒搞懂!

閑下來的日子無所事事,常常想起年輕時的鄉村。這個季節小麥已經變黃,連天的晴熱和連綿的西南風一天天加速著小麥的成熟。棗花落了桐花正盛。槐花鋪滿的村道上,梔子花正滿院子飄著清香。晚間撲面的熱風中,此起彼伏的蛙鳴聲在新插的秧田處傳來。

還有柴門犬吠,還有晚歸的牛叫和拖拉機的轟鳴。端午節臨近的日子也意味著要成天在熱辣的陽光下面搶收搶種了。那種大戰在即前的鄉村,空氣中洋溢著一種憧憬、期待、和溫暖的感受。

遺憾的是,不知什麽時候我久久地遠遠地離開了那個鮮花盛開、有布谷鳥在蘆葦蕩裏歌唱端午的鄉村!如今只能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為活著覓食!在冰冷漠然的世界呆的久了,夲來熱血熱情的人也感染上了鋼筋水泥的冷漠內容!除了還剩動物性的自私以和動物雄性催生的欲望,就還剩一個吃的夲能!所謂文化,那只是一些人為了裝點門面的需要,其實誰都知道真正文化的實質所在。只不過炫耀文化的會在代表文明的城市裏把文化當做一件可資利用的外衣,披在一些人可以冠冕堂皇自以為是的偽善上!

父親會在這個季節帶著我們用力量把五月金黃的芒種徹底收藏,接著把六月的麥地翻進秧田。父親一天天穿行於綠油油的秧田埂上,聽五月的葦荷在布谷鳥的歌聲裏搖擺世世代代相同的傳說。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鄉,再也看不見魁梧的父親走過田間的身影!從那以後我便執著地相信,父親走進了五月的深處,在白色的梔子花掛滿寂寞的回憶裏,挽結屬於農耕文明裏一個漸行漸遠的時代!

父親走了,農村雕敝了,五月端午的粽子在雨中杜鵑不知為誰歌唱的季節與後來者日漸陌生!

只剩一個季節的軀殼橫陳在五月的雨中!

只剩一抹記憶,跟著兒孫飄流的腳步浪跡天涯!

只剩一群城裏人莫名其妙的狂歡,在今天明天之間隨意尋找一個可以吃喝的借口,以永不生厭的姿態,上面滿足食欲,下面滿足性欲!至於傳統文化或者異域舶來,至於是莊嚴的父親還是悲壯的端午,都讓它沾上美酒美色的暈腥。縱情娛樂,管它中國外國的,一鍋煮吧!

作者簡介:王忠正,網名遠天的雲。安徽霍邱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寫作,先後在【草原】【雪花】【芒種】【安徽青年報】【當代詩歌】【映山紅】【西部散文選刊】等刊物發表數百篇詩歌散文作品。八八年魯迅文學院暨首都師範大學中文專業,八九年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文創班學員。出版散文集【歸途秋色】【鄉思,在中秋的風裏】,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