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和周圍的人搞好關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藏好自己」

2025-04-16國風

【莊子·逍遙遊】中有一個故事。

一只大鵬鳥,脊背有千裏長,翅膀扇動起來,如天上的雲彩。

大鵬鳥去南方的時候,遇到幾只蟬和灰雀、小斑鳩。

蟬和小鳥說:「我們飛一陣子,就在樹上休息,實在飛不動,也可以在地上走一走。你何必要去萬裏之外的南方啊。」

大鵬鳥擺出一副冷漠的樣子,意思是說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表面上,大鵬鳥是贏了氣勢。

深度思考, 大鵬鳥一路飛翔,把所有小動物都得罪了一遍。 而得罪的根本,就是它「藏不住自己」,什麽都展示出來,顯得高人一等。

【菜根譚】中說:「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可見,一個人和周圍的人搞好關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藏好自己」

01

藏住喜悅和成功,別想去分享。

人有了喜事,總是按捺不住,第一時間就是想分享給他人,發個朋友圈,在親戚群裏說一說,然後等待大家的鼓掌、點贊、加油。

想法卻很美好,但現實不是那麽回事。 人性是復雜的,身邊的人希望你好,但是不希望你太好。你太好了,會被人嫉妒,甚至是恨。

多年前,歌手李玉剛,透過反串角色,靠一曲【新貴妃醉酒】,得到了無數的掌聲,也爭取到了和京劇大師梅玖葆交往、指點的機會。

在一次采訪中,梅玖葆談起李玉剛,說:「李玉剛的歌曲不算京劇。」

在央視的晚會上,李玉剛談到自己的創作之路,說了一句 :「我代表梅派京劇藝術,向全國的觀眾朋友們致以最崇高的問候。」

很意外的是,梅葆玖當場就起身離席,表示不認同。

在梅葆玖過世後不久,李玉剛談起這段關系:「我解決不了,我還是只要做我自己就好。」

打心眼裏看,你與人分享,會造成兩種狀況:你希望別人非常認同,但是別人偏不認同;你本想低調地宣布,到頭來卻變成了炫耀,守不住自己的節奏。

韓寒在【三重門】裏寫了這樣一段話:「朋友只願分享你之所以快樂的原動力,比如名和錢。‘快樂’歸根結底還是要自己享用的。」

是的,多數的人真正在乎的,是一件事可以給他帶來什麽好處,若什麽好處都沒有,就沒有興趣。你的分享,一不留神,會變成自討沒趣。

你一次次分享,就說明你一次次超越周圍的人,被嫉妒的情況就多了,你還有被孤立的風險。

02

藏住痛苦和醜事,別指望有人共情。

一個人在痛苦中,遇到醜事的時候,希望有人幫自己扛一扛,哪怕是幾句安慰也好。

可是你在訴苦的時候,卻發現別人是不耐煩的,甚至都會讓你閉嘴。

作家魯迅在【而已集】裏,就寫了類似的場景。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原來,人與人的悲歡,不是相通的。

就是看起來差不多的魚,也不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裏。

別說和你一般熟悉的人,不會共情,就是你的親人,也不會。

同學小劉,在第一段愛情失敗之後,回到家,對母親訴苦。

母親說:「不就是一個女朋友,弄丟了就算了,再找一個啊。男人,天涯何處無芳草?」

母親的話,讓小劉更加痛苦了。小劉沒有想到,他認為最重要的人,在母親的眼裏,一文不值。

你一定要相信,「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訴苦,80%的人不關心,20%的人看笑話」。

過分的共情,其實是介入別人的因果;輕度的共情,觸及不到靈魂,反正都是為難的,和你預料的結果大不一樣。

03

藏住別人告訴你的事情,別傳給第三人。

傳話,這是我們在社交中常做的事情。

一個朋友告訴你重要的事情,你就在另一個朋友面前,談起來。

一個親戚交代你一件事,你就問其他的親戚,這件事可以做嗎?

其實,大部份的話,你聽到了,告訴他人,就會讓當事人很不愉快,唯有接納,但是不再說,就體現了真心。

作家「明前茶」說了一件事:他是公司上廁所,聽到隔壁廁所間,有人放聲哭泣。

憑借聲音判斷,這是公司的銷售女王,也混到了管理的位置。

能夠理解,一個銷售員,工作壓力很大,總要釋放一下。

隔一會,女王從廁所出來,他故意在廁所裏繼續待了幾分鐘,沒有和女王面對面。之後,若無其事地和同事交往,一次都沒有說女王哭泣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至暗的時刻,也有喜悅的事情,他告訴你,是對你的信任,並不是他希望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能夠守口如瓶的你,可以讓很多的談資,到此打止,也讓你成為大家可以信任的物件。

04

思想家蒙田說:「沈默較之言不由衷的話更有益於社交。」

人與人的關系變得很麻煩,不愉快,不是因為交集太少,往往是因為交集太多。

學會藏住自己,不動聲色地成長,默默無聞地扛事,你就和大家沒有什麽兩樣,平等相處。

學會藏住對他人的看法,不評價,不好為人師,你就是禮貌的旁觀者。

學會藏住他人告訴你的一切,連點評都沒有,你就是一個有大格局的人,容得下一切。

學會藏住人生的目標,就沒有人去阻擋你,從而你更容易成功。

你所藏住的,都是自己的底氣,也是做人的底線。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