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在當今時代的社會認知

2025-06-10國風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一章開頭就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是2500年前,老子時代對【道德經】的認知。

2500年後的今天,【道德經】的社會認知如何?說說我朋友對【道德經】的認知就可見一斑。

第一位朋友是地方電視台搞攝像的,後來當上了台領導。他平時愛寫點東西,自費出過書,算是文化人了。

網路圖片

6年前我剛退休,他問我:「現在忙些什麽?」

我說:「退休了還忙什麽!讀點國學經典,研讀一下【道德經】,消磨時光。」

他非常不解地對我「大笑之」,並揶揄地問:「你想當道士?」他完全不懂道家與道教的區別。我只能無奈地搖搖頭,一笑了之。

第二位朋友還是老鄉、同校同學,曾留校任教,後從事電力行業行政工作。他退休後天天練習書法,並加入了所在城市的書法協會。

我們班同學聚會後,我去拜訪他。他向我展示他的書法作品,並問我愛好什麽?平時如何打發時間?

我說:「除讀慕課外,主要研讀【道德經】。」

他感到有點驚訝:「你讀的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經】嗎?」

網路圖片

我說:「是的。」

他說:「我這兩年應邀用小楷抄寫了三遍【道德經】了。說實話,我不知道【道德經】講的內容是什麽?你能介紹一下嗎?」

我大致解釋了一下。他似有所悟,說:「我白抄了三遍【道德經】。」

第三位朋友是縣城的文聯主席。他主辦過當地報紙,寫過很多文章,創作和拍攝過電視劇,寫過詩,出過書。

網路圖片

3年前在酒局上相遇。他問我:「現在主要幹些什麽?」

我說:「以讀書為主,也寫點心得體會。」

問:「你讀什麽書?」答:「【道德經】。」

問:「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德經】?」

我說:「是的。」

他說:「我只知道這一句,還不理解是什麽意思。有機會能不能給我們作個講座?」

我堅決推辭,說:「確實不敢。我是民間業余愛好,難登大雅之堂。說實話,【道德經】中還有很多問題解釋不清。」

第四位朋友應該說是同學,讀大學時的班長。這幾年聯系得少。前段時間班長偶遇與我熟悉的同學,並向他了解我的情況。同學說我在研讀【道德經】。因為我們是學土木專業的,班長聽了嗤之以鼻,說:「搞技術的讀【道德經】,簡直是浪費生命。」

網路圖片

我說的以上四位都是有文化的人,可以說是現代的「 」。老子在【道德經】說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在今天看來,「中下士」的人多,對道的認知一直沒有改變。

對那些沒有多少文化的朋友,我不敢言及【道德經】。因為,他們愛好和迷戀的是打牌、喝酒、釣魚、出遊等等,與我不同道。有時,我偶爾說我在讀書,他們都十分不理解。【道德經】對他們而言就是天書了。也難怪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章發牢騷哀嘆: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嗚呼,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何時能得到普遍認知,並且能夠廣泛地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