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一首小詩,不但意境動人,而且韻味更是深刻,可惜讀過的人並不多

2025-03-14國風

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春風一揮手,世界便擁有了新綠,春雨一潑墨,世界便妝點了碎紅……。

在新綠碎紅渾然成軸的春天,我們需要爭朝夕以赴夢想,也需要洞生命以舒心境。

那麽在本期,詩巷也是為大家帶來了一首特別的小詩。

這首詩不但意境美妙,而且韻味也很深刻,讀完後令人頗覺受益。

花 朝

明·鄧雲霄

寂寂高齋鶴是賓,花朝已過二分春。

日西睡起渾無事,始覺閑人即上人。

鄧雲霄,字玄度,號虛舟,廣東廣州府東莞人,中國明代文學家、官員、詩人,有著嶺南詩壇領袖的稱號。

鄧雲霄的詩名在明朝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他論詩推嚴羽,以「妙悟」為宗;而在題材方面,他則比較善於寫景詠物。

我們本期所分享的這首詩乃作者寫於中國傳統節日「花朝節」,其內容比較充分地體現了鄧雲霄「妙悟」的一面。

「花朝」,通常指農歷二月,是百花的生日,人們也稱它為「花神節」。

詩的首句先初步點明環境,並且將詩中的氛圍也營造出來:寂寂高齋鶴是賓;在寂靜的高齋中,仙鶴就是「我」的賓客。

在初讀首句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從中感受到非常鮮明的寂靜和清幽之意,而這也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寂寂」一詞突出了作者所居環境的偏僻與幽靜,它與「齋」字相結合,很自然地將一幅雅致而又寧靜的畫面展現出來。

「鶴」是高潔脫塵之物象的典型代表,所以它的出現可謂是與這個「齋」字構成相互呼應的效果,讓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作者高雅的形象和他淡泊無爭的性情。

承句及時扣住題目:花朝已過二分春;花朝節的時候,春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分。

這句上看去只是在簡單地點題點時間,其實它所蘊涵的內容還是比較飽滿的。

首先,透過「花朝」一詞,我們能夠充分激發腦海中的想象力,去自行構建有關「花」的錦繡畫面。而此時我們所構建的畫面無疑是多彩的,是生動的,它相當於是在以無聲的方式傳達著春天的資訊與活力。

其次,透過「已過」一詞,我們又品讀到了作者心中對光陰流逝的那分敏感,進而體會到隱藏於詩中的幾分淡淡的憂傷。

那麽在這淡淡的憂傷之外,詩句又想告訴我們什麽呢?是作者對於生命的深度思考。

「日西睡起渾無事,始覺閑人即上人。」太陽西斜的時候,從夢中醒來的「我」渾然無事,突然覺得「閑人」才是人間的上人。

詩巷在講七言絕句的寫作的時候說過,七絕的後兩句如果能夠有新的爆發點,能夠有所張力,那麽整首詩就能被穩住,就不會差到哪裏去。

鄧詩的後兩句其實就為我們做了一個典型的示範。

在前兩句中,作者以比較平淡的方式呈現了一定的畫面。

而在後兩句中,作者則一轉筆鋒,在臨摹人物具體形象的同時,將詩意轉向理趣來寫。

這不但對前文是一種補充與豐盈,而且還更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昇華。

「日西睡起渾無事」,這句把作者自由松散、隨心愜意的形象予以具體展現;不但如此,這裏的描寫也無不遙遙呼應了首句。

因為居所幽靜,所以作者才有條件安然睡到太陽西斜,因為作者能夠睡到太陽西斜,所以足以證明他居所的環境十分幽靜。

「始覺閑人即上人」一句緊追而來,在前一句的基礎之上,丟擲了作者的心得與內心情感。

尾句不僅充分證明了作者「渾無事」的灑脫形象與生活狀態,更是有力詮釋了作者善於感悟且超脫於世外的不俗心靈。

作者的「渾無事」是一種精神自由的寫照,是對功名利祿的誠然蔑視,也是甘於享受簡樸生活、甘於順應自然、渴望內心寧靜的珍貴堅守。

而透過後兩句的點睛之筆,作為讀者的我們,也無不被其中的深刻理趣所感染,無不從中汲取到了純如甘露的心靈養分。

眾人為名碌碌,我自閑臥看花;做個閑人,方為上人。

日日看花詩有味,上人元是屬閑身;讀完一首,唇齒留香。

讀古人詩,也寫自己的詩,將讀寫進行到底;關註一號詩巷,我們下期精彩不見不散!